东安幼儿园开展课程故事分享会活动

发布时间:2025-06-17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5年6月17日,一场充满童趣与思考的班级课程故事分享会在幼儿园展开。各班教师围绕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微小发现,分享了13个生动的班本课程案例,展现了从“儿童视角”出发的课程生发过程,引发了教师群体对课程深化与叙事表达的深度探讨。

分享会上,小一班徐鸿坤老师借助AI技术,将幼儿手绘的花朵、爱心等元素融合成班级标志,让“设计班徽”成为幼儿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小四班的《小鸡“蛋”生》课程中,幼儿从观察芦丁鸡蛋的孵化,到亲历灯泡故障的解决,在真实情境中学会责任与探究。中三班吴彦铭老师带领幼儿经历“造窝记”,从竹竿围栏的搭建到小鸡生命的陨落,让幼儿在解决问题与感受生命的过程中建立规则意识;大一班邹俊怡老师以《我们班的毕业照》为主题,通过两次拍摄实践,让幼儿在构图、合作中理解毕业的意义;大四班教师杜娇的《神奇的艾草朋友》最受关注,幼儿从识别艾草叶片特征,到制作驱蚊水、古法蚊香,甚至将成果分享给全园班级,完整呈现了从自然观察到传统文化体验的课程脉络。

分享结束后,教师们围绕课程的“深度与叙事”展开研讨。丁老师建议小四班补充“残疾小鸡救助” 的关键事件,认为这一情节可深化幼儿对生命关怀的理解;葛老师多次肯定 “小切口、深挖掘” 的课程模式,同时提出“故事文稿需注重过渡衔接,避免环节割裂”的建议。研讨中,教师们达成共识:班本课程的生命力源于对幼儿日常兴趣的敏锐捕捉,而课程故事的撰写需兼顾“儿童视角”与“教育逻辑”,既要呈现幼儿在“做中学” 的真实过程,也要提炼教师在观察、支持、拓展中的专业思考。

此次分享会不仅是一次教育经验的交流,更是对“课程即儿童经验” 理念的实践印证。教师们表示将以此次分享为起点,继续深耕班级日常,让课程故事成为幼儿成长的“活教材”,在观察、倾听与支持中,持续书写更多充满温度与深度的教育篇章。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东安

分园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