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班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支持性策略——以马路上的风景为例

发布时间:2023-02-28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中班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支持性策略

--以马路上的风景为例

太仓市沙溪镇印溪幼教中心东安幼儿园 姚盈双

摘要建构游戏是一种幼儿利用各种建构材料,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意愿进行构思与构造,表现出一定的事物形态,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幼儿的搭建活动可以丰富幼儿主观体验,也能更好地发展幼儿手脑相互交流和互相分工合作的能力。本文中班建构活动马路上的风景“为例来探讨如何在搭建活动中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借助不一样的的信息来解决搭建中自己遇到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支持引导来推动幼儿探索

关键字】中班 建构游戏 支持策略

马路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孩子们对马路上的标志、路边的设施都非常熟悉,他们知道马路上有红绿灯、斑马线。马路旁有路灯、大树;马路两旁还有各种商铺,如蛋糕店、小卖铺、面馆等。随着主题《快快慢慢》的开展,孩子们对马路上的快慢现象比较感兴趣。因此将孩子熟知的马路作为了建构主题,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生活经验是建构游戏的基础

案例一:来到建构区,瑞瑞和宸宸说:“我们现在去拿一些积木来搭马路吧。”于是两人从柜子上搬来了一些长方形的木块来,两人合作把长长的木块积木铺平,很快两条笔直的马路就搭建完成了。这时一旁的小博说道:“你们的马路也太窄了吧。”宸宸说到:“马路是有宽宽的和窄窄的,这儿是窄窄的,那我们可以在那边搭宽宽的马路呀。”于是他们开始对马路加宽。

幼儿行为分析:从该片段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搭建的主题比较统一,两人还共同选择了搭建材料,对于搭建的主要材料也能比较清楚,将长长的积木作为主材料进行拼接,表征马路是长长的、直直的,可以延伸很远很远,可以看出孩子对于马路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在活动中,小博看到他们搭建的马路后唤起自己对马路的经验,提出:“马路是宽宽的。”宸宸虽然有提出疑义,但最终也采纳了同伴的意见。

教师的支持性策略:《指南》社会领域人际交往方面指出:4-5岁幼儿能在活动中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宸宸听取了小博的意见,可以看出幼儿已具备较高的游戏水平,会倾听同伴的意见进行调整。教师应该表扬宸宸的做法,然后在和幼儿一起来验证马路一定是宽宽的吗?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告诉他们。

、围绕问题,不断探索大胆创新

案例二:搭好马路后,宸宸说:“我们还可以在马路上面搭高架桥。我的老家就有高架桥,我们回老家的时候爸爸会把车开到高架桥上面。”瑞瑞说:“我的老家也有高架桥。”说完,宸宸就去拿了长木板、圆柱形的积木,瑞瑞也跟着去取材料。他们在马路上搭起了高架桥,小博负责用圆柱积木搭桥墩,宸宸则在上面铺桥面,不一会儿高架桥就搭建成功了。这时成成走了过来说道:“那汽车怎么上高架桥呢?它没有斜斜的路面。”

案例三:“我们可以将木板搭在这边就可以变为斜斜的路了。”成成建议到,宸宸说:“对,我们就是可以这样,那我去拿长积木来。”他们三个在高架桥的头和尾用长木板连接起来,和地面的马路形成一定的坡度。而瑞瑞和兮兮则迫不及待的在高架桥上搭起了小汽车。他们用三角形、正方形的积木当做小车,霄霄还从玩具店拿来了小汽车放在了马路上。

幼儿行为分析:幼儿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的一种再现,从中看出孩子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将高架桥的经验迁移到建构中来。 从该片段中可以就看出孩子的建构能力比较强,他们选用了圆柱形积木和长木板搭建高架桥,但是桥墩之间的间隔距离掌握的还不是很好。当高架桥搭建完成后,孩子们不仅用各种玩具小汽车来装饰马路,还用各种积木来表征小汽车,虽然只是简单的将积木放在马路上,没有进行组合,但这也凸显出孩子的创造性表征能力。

教师的支持性策略:1.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孩子的经验:当孩子需要某种知识经验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师的电脑查找相关的照片,第一时间将孩子想要的信息呈现出来。

2.桥墩之间等距这个概念对于刚上中班的幼儿来说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教师可以将等距这个概念慢慢渗入,可以利用讲评环节,请多个幼儿来摆一摆,出现问题,及时与幼儿讨论。

3.孩子们在搭建小车时用的是木头积木,材料比较单一,而且这种木头积木不易搭建小的造型,教师可以引导用雪花片,聪明棒等容易搭建小的造型的材料来搭建小汽车。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使用不同建构材料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增加幼儿的合作意识。

、共同游戏,支持获得成功体验

案例四:孩子们在搭建的高架桥上玩起了“开车”的游戏,宸宸和墨墨、瑞瑞正兴致勃勃地边搭建边商量着什么。瑞瑞说:“我们可以在这儿搭建服务区。”宸宸说:“服务区里有超市、停车场和加油站。”瑞瑞用积木围了一个长方形的区域说:“我们可以在这里搭超市、厕所、加油站。”“我搭加油站.宸宸说道,一会宸宸的加油站就搭好了,他说道:“如果汽车没有油了就可以来加油。如果在高架上这个加油站可以升上去的。”

幼儿行为分析:从该片段中可以看出,幼儿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搭建的。服务区虽然感觉离幼儿的生活有点距离,但是在他们回老家,出去旅游时经常路过,所以孩子们并不陌生,但是孩子们对于服务区整体是怎么样的,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在超市、厕所、加油站等布局上还有点混乱。

教师的支持性策略:设计图纸的利用:教师可以利用谈话活动和幼儿一起来讨论讨论你所知道的服务区是什么样的?将孩子讨论的结果整理出来,引导宸宸他们合作一起设计出服务区的设计图,让他们根据设计图来建构。或者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服务区的整体图片供幼儿参考搭建。

、环境材料支持游戏的开展

案例五:兮兮和越越在马路边合作搭建了蛋糕店,宸宸走过去问道:“你们搭了什么呀?”越越介绍到:“这是我们搭建的蛋糕店,里面有很多好吃的蛋糕,有三层的大蛋糕和一些小蛋糕。”听完越越的介绍,宸宸又走到了小博那问道:“你搭的是什么呀?”“这是我爸爸的店,这是卖羊肉面的地方,我还搭了许多的桌子和椅子。”宸宸说道:“我们搭的都很棒!”

幼儿行为分析:孩子们在建构完主体后,还结合一些情境建构了更多符合生活的其他作品,例如蛋糕店、羊肉面店等,使其更具完整性和情境性。但是建构区的建构材料基本都是原色积木,导致很多搭建的细节不是很好体现。

教师的支持性策略多种材料的运用:活动室中虽然有多种建构材料,但是孩子们在地面上搭建时,大多数时候是用木头积木搭建,很少会有幼儿加入其他类型的积木搭建,教师可以在平时将幼儿的相关作品摆放在柜子上,需要时可以将这些作品摆放在地面搭建的作品中,让幼儿去注意到这些作品,从而引导幼儿搭建时使用多种形式的材料。

、观察感悟

幼儿的发展

幼儿参与建构游戏兴趣的增加。

通过主题建构活动的开展,幼儿参加建构游戏的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对他们建构行为的关注支持和引导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兴趣以及增加了他们的自信

幼儿游戏的专注力增强。

之前的活动中幼儿较多时候处于自由建构的状态,即有的建构活动中可能搭路,有的可能搭房子,有的一会搭路一会搭房子。对同一件搭建内容的专注保持时间短,幼儿的注意力也很容易被其它事物所转移。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幼儿缺乏统一的建构主题,幼儿的建构游戏得不到有效的推进。在之后的活动中,活动前和幼儿讨论商定建构主题,幼儿围绕主题尝试进行建构活动活动时幼儿可以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建构活动,他们建构有了更加明确地目的。

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提高。

幼儿的合作是指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在之前的建构游戏中,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大多处于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的状态,相互合作行为在观察后,幼儿可以围绕同一个主题共同讨论,共同进行建构。比如,当讨论建构主题时,幼儿会轮流表达,互相商定、倾听;当发现游戏材料缺少时,幼儿之间会互相协商讨论解决等,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也从中一步一步得到发展。

㈡教师的发展

教师通过对幼儿建构行为、社会性行为等方面的观察,对主题建构游戏有了新的认识。在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分工与协商,与同伴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在不知不觉中能力就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教师适当的介入更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

通过观察,教师认识到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很多想法都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知识经验的积累。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他们建构想法也就会越丰富。作为教师活动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还可以利用家庭、社区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教师通过游戏观察认识到建构材料对于幼儿建构游戏的价值,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及时调整材料,推动幼儿游戏更深的发展。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增加材料,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增加材料,同时要保证材料看得见拿得到。

总之,在建构游戏的观察和指导时,教师要心中有观察目标,眼里要有幼儿,处处想着教育,在尊重幼儿能力与个性的同时关注并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红,杨海燕. 中班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有效的指导策略 ——以“多次探索搭建立交桥”为例 [J].才智,2019.

[2] 周悦. 幼儿园大班主题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6.

[3] 曹艳芬. 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 [J]. 潍坊学院学报,2017.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东安

分园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