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表达愤怒情绪(转载)

发布时间:2023-03-2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父母如何表达愤怒情绪转载

 

 

愤怒,作为一种基本情绪,是每个常人都会有的。作为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愤怒情绪,通过指责、打骂等方式“教育”孩子。

很多父母对愤怒有一种误区,认为家长的愤怒是源于爱,是“恨铁不成钢”,是“刀子嘴豆腐心”......发怒只是一种表现,其实是饱含着爱意,是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但是问问孩子,在我们失控发怒的时候,他们感觉到爱意了吗?充满恶意的语言、狰狞的表情........他们感受到的是被讨厌和嫌弃,产生的是恐惧和沮丧。殊不知这种感受会对孩子造成很大影响,如低自尊、罪恶感等。尤其青春期的孩子,处于自我同一性的整合期,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外界的反馈形成的,攻击性的语言会对他们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有研究证明,语言暴力和身体伤痛的脑回路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对孩子说的语言暴力,无异于用棍子在他的头上狠狠地砸了一下,因为这两个感受到的痛是类似的。长期的语言暴力会损害孩子的脑机能。

那么,当愤怒来临,父母如何做到不伤害地表达呢?

第一,用“我”开头的语言来表达。比如,“当你没有完成学习任务就去看电视的时候,我感到很生气,我希望你能达成我们的约定”。语言不指向责备,不贬低孩子的自尊,也有助于孩子了解父母的情绪。

第二,语言表达要简洁。简洁才能显示权威,不要反复强调或啰嗦。比如“现在是学习的时间”“关掉它,马上来餐桌吃饭”等。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关键信息。

第三,给孩子选择。给孩子条件进行选择,让孩子感觉到自主,并告知其承担的自然后果。比如,“你是在1个小时之内写完作业,还是自己一个人在家不要出门”;“你是抓紧时间吃饭,还是用自己压岁钱打车上学”。

第四,批评行为,不批评人格。当批评孩子时,指出具体的行为,而不是用侮辱性语言辱骂孩子自身。如“ 你的动作太慢了”“字写得不工整”,而不是“你慢得跟乌龟一样”“字写得和你一样丑”。

第五,表达有价值的信息,指向解决问题。愤怒让我们攻击孩子,忽略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孩子把水杯打翻,不要说“你怎么这么笨”,而要说“赶紧拿抹布”;如果孩子忘记旅行前打预约电话,不要说“你怎么这么马虎”,而要说“现在马上打电话”。

第六,给孩子留面子。不要当众责骂,更不要羞辱孩子,可私下指出错误。有不少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当众羞辱孩子可能会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尤其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在同伴面前被父母羞辱,相当于自尊被残忍践踏。

但是,有时候尽管我们用了以上的语言方式,孩子还是我行我素,并没有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那么,当语言不管用时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可以一边行动,一边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当孩子一直沉浸在电视中迟迟没有来到餐桌前,我们可以走过去,一边关掉电视,一边说“我不想惩罚你,只是保持我的原则”。

另外,受限下要灵活。生活中,往往有行动受限的时刻。比如孩子已经情绪失控并且用自己的安全威胁家长,这个时候可以妥协,但要充分表达自己的不满意情绪。并且要对孩子说明是为了照顾你的情绪或者出于时间原因而主动选择让步的,而不是因为你的反抗。

父母的情绪直接影响一家的气氛,当愤怒情绪到来的时候,正确的处理方式既有利于和谐家庭的创建,也会让孩子耳濡目染受到教育和影响。所以,当父母有愤怒情绪时要正确表达,而不是宣泄情绪,若批评,请不带侮辱性,切记!

知易行难,在做父母这条修行的路上,我们一起努力。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yxyjzx

分园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