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好的爱,就是陪伴。
家长篇
01.创造充满爱意的家庭
父母良好的性格、健康的情绪是建立充满爱意家庭的先决条件。孩子在家庭里不但可以得到他的生活所需,他还需要在家庭里得到真正的、集中的关怀。
02.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也在无形中感染着孩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03.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帮助
当孩子心理或身体受到伤害时,是孩子感受父母的爱的关键时刻。父母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增强自信,不加重孩子的受伤害感。另外家长经常对孩子表达谢意,孩子也会耳濡目染。“谢谢”能让孩子思考他为什么会得到帮助,让孩子懂得感恩!
04.拥抱表达爱意
拥抱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经常和孩子拥抱,但随着孩子年龄不断地增长,孩子与家长之间,拥抱就渐渐变少。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经常被拥抱的孩子心理素质要比缺乏这种行动的孩子健康得多。
05.早晨,高兴地与幼儿说再见
父母出门前,可以与孩子进行一两分钟愉悦的谈话。避免呵斥“你早饭怎么还没吃完”、“你为什么不提前把东西准备好”……之类带有不满情绪的表达方式。早上的状态会直接影响一天的心情。
06.晚上,快乐的和孩子分享
下班晚上回家时,和孩子交流当天他做过什么事情,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和高兴的事情,与孩子一同分享他的喜悦;孩子情绪很低落,询问他为什么不开心,有什么困难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这样会使孩子感觉到父母在关心他、愿意给他帮助,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幼儿篇
家庭教育是对幼儿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幼儿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更凸显家庭教育的重要。
01.养成好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与个人生活有关的一些行为习惯等。关于睡眠习惯,可以创造合适的入睡环境,形成规律的“入睡仪式感”,培养孩子独立入睡的能力,一旦孩子有了安全感,他们就会很快入睡,同时,当妈妈培养出孩子独立入睡的能力,孩子也就在养成独立人格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02.保护眼睛
(1)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教育和督促儿童饭前便后洗手,不要揉眼睛。
(2)幼儿持续近距离注视的时间,每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3)教给幼儿们做简易眼保健操,加强眼部安全教育,让幼儿从小学会呵护自己的眼睛,增强了幼儿爱眼、护眼的意识。
(4)保证玩具的安全性。
(5)在良好的光照环境下阅读和做游戏。
(6)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户外活动,每天不少于2小时。
03.加强体育锻炼
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技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挖掘儿童潜能、培养自信心、团结协作、自控能力等良好的品德。
04.热爱劳动
家务劳动蕴含着重要的“学习价值”,能够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感知、操作机会,使他在各种操作活动中获得认知发展;还能锻炼各种能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责任感和良好品质。
培养孩子做家务注意的问题
1.选择适合孩子的劳动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能力有所不同,要选择适合他年龄特点的家务内容,让他力所能及。
3岁左右:语言发展已达到一定水平,能跟成人正常交流,可以用语言提示孩子做一些家务,如把垃圾丢进垃圾桶,指示他取放物品,把折好的衣服放回衣柜,游戏结束后和大人一起整理玩具等。
4~5岁:身体动作发展更协调,具备从事更多家务劳动的能力,如擦桌子、分碗筷、扫地拖地、餐后把脏碗筷送到厨房、自己铺床、认真浇花、给宠物喂食等。
6岁左右:不但可以熟练掌握前面阶段的劳动,还可以学习整理房间、收拾物品,在父母的帮助下清洗碗筷,准备自己第二天上学用的物品等等。 判断某项工作是否适合孩子,可以先观察他是否能按指示顺利完成,可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选择劳动内容。
允许孩子“把事情弄糟”。
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参与劳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怕他添乱。允许孩子“把事情弄糟”,实际上就是允许他犯错,允许他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摆弄、操作物品,从而有所发现。孩子犯错后可以和他一起讨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哪里出了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做?”让他感觉到成人对他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更有信心能把事情做好、不怕犯错。家长也思考一下问题出在哪里,是任务超出了他的能力,还是他只是想试试其他方法?
3.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
劳动技能的学习可以提高孩子完成的质量和效率。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程序,家长可以先示范,回答孩子的疑问,帮助他掌握技能。比如,打扫应该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垃圾要堆在一起等。
4.和孩子一起确定合理目标
孩子需要知道怎么开始工作,为他选择适合的家务劳动,把他能独立完成的家务劳动画成表格,张贴起来,让他自己选择本周分担的家务劳动。一次不要做太多,做好即可。
5.让劳动变得有趣
要让孩子保持对家务劳动的兴趣,就要让劳动变得有趣。比如扫地,可以用彩色胶带在地板上粘贴一小块范围,当“垃圾的笼子”,把垃圾赶到这个“笼子”里。同时为孩子提供条件支持,例如为他提供防水围兜、适合他的工具等等。
6.恰当使用鼓励
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个合理计划,把他所要完成的任务绘制成一张图表,顺利完成其中一项任务时,就奖励一颗小红星;顺利完成所有任务,就奖励一件他希望得到的合理奖品。
总之,家长应采取正确方法,培养孩子劳动的兴趣,帮助孩子掌握劳动技能,感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在劳动中学习成长。